0

“花”样脱贫,投资它,不止收入翻倍!

2016/6/3 10:06:08


刚性需求——发展油用牡丹势在必行


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一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两大核心议题,在2015年底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》中就强调,要“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”,这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领域的一种体现。


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。”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,立足当地资源,实现就地脱贫。


目前,我国60% 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,自然条件严酷,传统农业生产广种薄收、靠天吃饭,当地农民大多处于贫困状态。油用牡丹在山区种植经济效益高、收益期长、品质优良、开发潜力大,恰恰能够成为一个突破口。


5月20日,林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正式印发,油用牡丹产业成为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建设重点,文中强调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,发展一批增收带动能力强的木本粮油。要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发展,推进油茶、核桃、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高产稳产基地建设,推进加工产业发展,到2020年,种植面积1800 万公顷,年产量2450 万吨。



“花”样脱贫——种植油用牡丹收入翻倍


油用牡丹完全可以在荒山秃岭地区广泛种植,实现不与农争田,不与人争粮的发展粮油之路,对解决我国食用油短缺和农业耕地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。油用牡丹适应性极强,不仅能够改变山区单一的种植模式,还能绿化荒山、防治水土流失。通过各地政府的政策扶持、企业免费技术指导等方式,带动贫困地区实现了"花"样脱贫,收入翻倍。


在种植油用牡丹之前,农民大多选择种植一些玉米、小麦之类的,每年投入的成本不低,但是收入不好,病虫害也多。据计算,种植油用牡丹仅第一产业一亩地一年的产值就达到8800元,远远高于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,而且长期受益。非常适合在山区大面积发展,以及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采用与推广应用,也是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理想方式。



牡丹扶贫——油用牡丹多种发展模式共存


在种植油用牡丹特别做为扶贫项目进行中,一般有多种发展模式共存。采用“企业+政府+合作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为贫困户提供油用牡丹种苗、农资和技术培训,收获前按亩发放补贴,收获后由企业拖底收购,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农民种植的风险。


牡丹扶贫采用了两种运作模式:一种是租用老百姓的地去种植,然后回收种苗再推广到更多的地方。另外一种就是把老百姓的土地一次性流转过来,通过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去运作产业。通过这种模式,总体看成效很明显。它的经济效益是粮食作物的3到5倍,是一个政府要生态、百姓要生计的比较好的产业。


从目前全国油用牡丹发展现状来看,主要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、市场及群众认知程度较低、产业化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。因此,进一步促进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,推动今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,实施“精准扶贫”伟大战略,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